陆风被判抄袭路虎,国产车何时才能争口气?
◆世界级的汽车市场,却没有一家世界级的汽车企业。
正解局出品
出来混,总是要还的。
陆风抄袭路虎一案,有了进展。
最近,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作出裁定,陆风X7外观设计共有5处抄袭了路虎极光,必须停产停售,并赔偿路虎。
历时5年,陆路之争终于落下帷幕。中国国产车(这里特指自主品牌汽车)的抄袭之路,会就此终结吗?
1. 陆风抄路虎,李逵打李鬼
陆风与路虎的过节,可以追溯到2006年。
其时,陆风汽车进军欧盟,因英文商标“LANDWIND”与路虎的“LAND ROVER”过于相像,被后者告上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。经过一系列上诉、维权后,最终此事以陆风获得“LANDWIND”在欧盟的注册商标而告终。
2014年,双方争议聚焦在一款车上。当年11月,陆风在广州车展国内首发陆风X7,甫一亮相就引爆汽车圈。原因无他,这款车太像路虎极光了!
彼时,进口版路虎极光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售。虽然两者的品牌、定位相去甚远,陆风X7不会对路虎极光的销售构成威胁,但是两款车实在太像,极易导致消费者“混淆”。
有网友戏称,如果两款车在路上撞上,那会是什么样的体验?
这就尴尬了。
连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施韦德也坐不住,向中国相关部门控诉陆风X7的抄袭行为。
但这不仅没有把陆风X7拉下马,反而帮助陆风X7火了一把。
2016年6月,路虎公司拿起法律武器,起诉陆风侵犯路虎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和设计图的著作权。陆风否认侵权,声称拥有自主的外观设计。
最终是各打一大板,两家的专利都被判无效。这是因为,路虎在发布汽车一年后才申请专利保护,过了规定期限;陆风外观实在太像路虎,专利无效。
两家公司,你来我往,缠斗了近3年。
这次,路虎终于胜诉了。
2. 抄袭者众,谁没点黑历史?
陆风败诉,某些国产车应该瑟瑟发抖了。
长安逸动XT,和雷克萨斯傻傻分不清;北汽昌河Q7,起了个奥迪的名字,模样像极了路虎。
抄袭的集大成者,非众泰莫属。
众泰成立于2003年,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,旗下大部分车型靠的是“拿来主义”。网友调侃,众泰仅用一根皮尺就完成了车型的前期开发,保时捷、奔驰、玛莎拉蒂通通成为皮尺下的亡魂。
影响最大的是众泰 SR9,不仅外观神似保时捷,前排内饰也如出一辙,众泰也因此获得“保时泰”之名。
不过,话说回来,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史,抄袭并非国产车独有。
当今世界第一大汽车厂商丰田汽车,就是靠抄袭起家。
丰田最初制造的是纺织机械。1933年,创始人丰田喜一郎设立汽车部,下线的第一辆车丰田AA便是以克莱斯勒Airflow为原型。
就连风靡全球的德国大众甲壳虫,也是抄袭自捷克汽车生产商泰托拉Tatra。
3. 抄袭者的好日子结束了
抄袭确实是一条捷径。无论是国际品牌,还是自主品牌,抄袭的不在少数。
抄袭不可耻,可耻的是不思进取、一直抄袭。
汽车诞生百余年,样式基本定型。各大厂商的汽车,在外观、内饰上难免有相似之处。像陆风X7这样,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,就是不思进取了。
陆风X7之流的出现,也与中国市场有关。
市场大了,什么消费者都有。陆风X7抄袭路虎极光,以低廉的价格,满足了部分消费者虚荣的极光梦。
从销量上就能看出,陆风X7于2015年8月份上市,上市两周订单破万。2016年,陆风X7销售了5万辆。受欢迎程度,可见一斑。
然而,历史告诉我们,抄袭必定不能长远。市场在发展,消费者也在成长。当消费者变得日益成熟与理性,抄袭者终将无人问津。
2018年,陆风X7的月均销量已不足500辆,受此拖累,陆风汽车全年销售汽车只有2.57万辆,降幅达到34%。
如果说,市场给抄袭者上了一课,那么,法院的裁定则是打了一个耳光。
陆风抄袭路虎一案的意义,早已超出了案件本身。外观抄袭很难界定,也并非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。外国汽车制造商要想打赢抄袭官司,实在是太难了。
陆风之所以败诉,既是缘于抄袭得太狠,还在于中国不断强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。
可以预测,在后续的类似案件中,中国法院极有可能会作出类似的裁定。
也就是说,抄袭者的好日子结束了。
4. 国产车何时争口气?
改革开放40年,中国各个产业,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汽车行业,可能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行业之一。
从集团销量上看,前十大汽车集团,没有一家中国车企。
从品牌销量上看,前十大汽车品牌,没有一个中国品牌。
从单一车型销量看,前十大车型,没有一款中国汽车。
从质量上看,前十大汽车品牌,没有一个中国品牌。
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。世界级的汽车市场,却没有一家世界级的汽车企业。
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标杆,也是国防能力的标杆。世界上的工业强国,无一不是汽车大国。
当前,汽车产业正在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最主要战场,国产车的发展与崛起,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。
日本汽车工业以抄袭起家,最终凭借出色的可靠性、燃油经济性征服了市场,在全球汽车格局中占有重要一席。
抄袭是一条“捷径”,能够帮助车企快速获得利益,但必然不可持续,自主设计、自主创新才是“正途”。
在中国全面开放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下,国产车再走抄袭之路,终将无路可走。
商务合作 QQ:331234769
▼